最强大脑扶贫记丨对口帮扶 科技助力又日新
编辑:admin 日期:2019-05-11 15:37:30 / 人气:
2018年,七溪村成为湖南省副省长陈飞联系帮扶点,成为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帮扶对象。
改变从此开始。
“攻克贫中之贫,更需借助科技伟力。”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表示,要坚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围绕农民医疗、教育和交通等制约七溪村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精准发力,推进医疗进村和教育扶贫工作,推进入村道路建设,方便全村农户出行和科技扶贫产业的进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再走进七溪村,已经模样大变。
对口帮扶 有效解决交通等民生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改善迫在眉睫。
距离县城虽然只有30余公里,由于山高坡陡,重山阻隔,村民祖祖辈辈都是先通过一条崎岖小道进出大山。
“到县里起码要3个小时,商务车什么的别想能开进村里。出行都很不方便,更别说发展产业了。”村民宋恩成说。
省科技厅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在七溪村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推进情况表中,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路网畅通工程放在了第一位。工作队积极联系会同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王世斌,依托其后盾单位省交通厅资源力促全村连组、产业公路立项落地。
为了早日将这条路修好,省科技厅驻会同县七溪村前帮扶工作队前队长李贵龙、会同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王世斌一起搭伙,从村里到县里,来来回回跑了20多趟。
拓宽并硬化通组公路,打通联村断头路,修建简易过溪便民桥……一项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
如今,再走进七溪村,已经模样大变。村级公路已经全部铺水泥硬化,一条条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通村公路还在修,部分铺了碎石。
“盼了这么久,终于盼到这条路。”看着日渐铺好的通村公路,宋恩成打心眼里高兴。“道路修好了,做什么事情都方便。”
一条公路,连接了山里与山外,打通了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
扶贫扶业 用科技振兴产业
既要修公路,也要找到产业的路。
七溪村,共有234户857人,但仅有稻田面积464亩。这是一道怎么算,都算不出盼头的算术题。
在此之前的20年,村民唐自云大部分时间都选择离乡打工。
会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较丰富,盛暑不长,加之降水较充沛,成为中药材种植、茶树种植的天然基地。
会同县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科技特派员贺爱国在教授村民杭白菊种植技术。
在省科技厅对口帮扶的支持鼓励下,2018年,唐自云和另外5人一起联合创办七溪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合作社,开启了他们的中药材杭白菊种植事业。
“刚开始心里没底,是贺教授手把手的指导给我吃了定心丸。”育苗、定植、田间管理,老唐丝毫不敢马虎,认真地跟着贺教授学习施肥、打顶、除草、灌排水、病虫防治……
唐自云口中的贺教授,是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贺爱国,作为会同县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科技特派员一直在七溪村送技术、解难题。
让老唐更感动的是,省科技厅还联系金华东篱中药材有限公司上门收购。“真是资金、技术、收购的一条龙服务。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产业来了,我就不出去了。”在向科技专家学习杭白菊的种植管理中,唐自云自己也成了“土专家”。
如今,老唐种植的杭白菊长势喜人,他静候着8月的到来,等待着新的丰收。
产业帮扶初见成效,像唐自云这样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新型农民,村里已有20多人。
截至2018年12月,中药材杭白菊种植为20余户60余人。獭兔委托帮扶2018年获得2.4万元分红,为全村71户265人贫困户分红1.68万元。新建300亩茶园与全村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3年后将实现长期稳定受益,成了村民新的期待。
村民口袋富了,脑袋更富了。
扶志扶智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巨变”——村里生活了58年,询问其2018年生活感受,七溪村村主任吴美武脱口而出这二字。
“村容村貌变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美武介绍,从村道、林道、路灯照明、通信建设、电网改造、到自来水到户全覆盖……自从省科技厅队伍驻村之后,以前想都没想过事情,在这一年里都得到了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省科技厅驻七溪村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推进情况表上4个大项,20项内容,10项已全部完成,其他内容,都在稳步推进中。
村民口袋富了,脑袋更富了。村里打牌的少了,等靠要思想变了,原来村里的“懒汉”也奔在了产业建设的前头;有了自己的村民活动中心,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上演了自己的“春晚”。
2018年,会同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共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会同茶叶、魔芋、竹笋、太子参、杭白菊等产业种植农户和技术工人130个班次9390人。引进新品种37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2个。
2019年,省科技厅刘小丹接过接力棒,成为驻会同县七溪村帮扶工作队新队长。
“今年,我们将坚持产业培育发展与文明新风倡导两手抓,在提高村民物质水平的同时,提升村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把七溪村打造成科技文明示范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苟日新,日日新,科技助力又日新。
——已脱贫的贫困人口67户256人稳定脱贫,最低人均年收入4340.5元;建档立卡系统内贫困发生率为1.1%,漏评、错退率均为0,综合贫困发生率为1.1%,均在现行标准以内;
——已脱贫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4340.5元,超过国家2018年扶贫标准3400元,稳定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全村自来水接通率100%;全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员无一辍学,贫困户家庭享受教育补贴;
——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100%,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率100%;
——全年实施易地搬迁4户、危房改造16户,全村所有农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村道路、水利、饮水、电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指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元。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体育与科技擦出的火花 运动装备黑科技你见过没?09-16
- 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绵阳全面谋划科技城超常发展09-08
- 警惕地球“发热多汗”(科技大观)08-28
- 科技和油气类QDII 霸屏业绩榜TOP1008-21
- 广东青年作家将科技元素融入新作08-14
- 山东省科技厅党员干部远教视频工作稳居全国第一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