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科技引擎”助推企业腾飞
编辑:admin 日期:2020-05-19 10:33:56 / 人气:
科技服务不拘一格
打响创新资源集聚“当头炮”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诸多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面对这一困难,高新区科技局坚持科技服务“不隔离”,精准筹划,上争资金、下联企业,“不拘一格”为企业争取科技资源。
为提升服务水平,科技局开展了科技服务大调研活动,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各科室全员参与,深入企业了解复工复产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方面的需求。“2天时间里,我们走访了40多家企业,真正摸清了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复工复产方面的困难、需求,并围绕发明专利、人才需求、研发投入等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和对接服务。”高新区科技局局长聂绍俊介绍。同时,推行网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业务,实现服务企业“无纸化”“不见面”“零跑腿”,最大程度为企业提供便利。截至4月底,已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9748.65万元,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科学有效的服务换来了科技资源的快速集聚。一季度,高新区已争取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项目1项,获批资金2800万元;34家企业获批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升级高企财政补助,获批省级补助资金340万元;3个项目获批立项潍坊市疫情防控科技专项,立项资金40万,居全市第一。由科技局牵头的“百城百园”行动方案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通过省科技厅评审,获得推荐科技部名额。
创新政策先行先试
引领企业发展“质”“量”双增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如何壮大科技企业数量、提升科技企业发展质量,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是摆在高新区科技局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他们的解答是:“先行先试”。
为加快做大做强高企集群,高新区印发《潍坊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力争到2022年全区高企总数达到400家。实施“小升高”“规上高企化”“高企规模化”三大工程,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的高企梯队培育体系。同时,落实好税收优惠、专项奖补和引育奖励政策,对首次认定为高企的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金奖励,对重新获得认定的高企一次性给予10万元资金奖励,对新引进高企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金奖励,为加快壮大高企集群打造良好政策环境。
不仅要增加科技企业数量,更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此,高新区科技局制定印发《潍坊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的认定管理工作,力争全年认定15家。《办法》除了对新型研发机构予以界定,还鼓励新型研发机构自主组建团队、自主确定课题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工作,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助推科技与经济实现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已组织政策专题培训5次,培训企业470多人次。
科技招引抢占先机
点燃创新驱动澎湃动力
一个地区想要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不光要种好“参天树”,更要引来“金凤凰”。潍坊作为三线城市,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高新区科技局另辟蹊径,依托高端装备、声学光电、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优势,引导企业“以我为主”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以平台引资源、聚人才、出成果、树品牌。先后引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一研究所联合成立智慧消防技术研究中心,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环保功能液体膜研究所,同步推进中科大—天维膜技术研究院、东华大学—诺一迈尔再生医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大文传媒研究院、四川大学—华源环保工程研究中心等院所合作平台项目落地实施。一季度,全区上报招院引所项目4个、市局拟认定2个,居开发区首位。
院所更多了,平台更广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也就更快了。创新平台的“裂变效应”催生了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高新区逐渐成长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策源地”。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中美贸易争端陷僵局 美商会呼吁科技创新合作09-11
- 华米科技AMAZFIT 9月11日发布会新邀请函,这回是钢铁侠?!09-10
- 宁波银行科技支行成立09-07
- 日本大幅增加科技预算 发力人工智能09-03
- 从1到N,旷视科技以成熟技术打造裂变式应用08-30
- 乐信:二季度净利润5.02亿元 金融科技进入收获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