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篇之五:杨凌——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
编辑:admin 日期:2020-07-30 09:29:35 / 人气:
在杨凌金坤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与其它股份公司不同的是,在这里,农业科技人员以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入股,成了名符其实的股东。
在金坤公司,我们正巧遇到2001年度的股东年会。眼前的这位股东就是我国著名动物繁育与营养学专家----曹斌云,现在,他不但有权对生产经营进行决策,而且通过生物高新技术无形资产作为有形资本与企业结合的方式,拥有了一流科研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缺乏的问题。加入公司后,他们很快就达到了山羊冷冻精液受胎率达70%以上,胚胎移植受胎率达60%以上的国际先进水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曹斌云说,以胚胎工程研究来说,虽然这项技术早已成功,但是在30年内在实验室转化了不到300例,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名专家教授加盟金坤后,特别是持股后,和公司组成了利益共同体,现在一天从事的胚胎300例,一天转化的成果数量是过去30年的总和。
像金坤公司这样可以让科研人员用自己的技术和劳动持有企业的股份的这种新模式,是杨凌在体制创新中一项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三年来,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技术入股的高科技企业就达到19家,使牛羊胚胎移植、苗木组培、生物制药、设施农业等一大批科研成果陆续从实验室走入了市场,形成了产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专家张兴教授创办的科技企业---农药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去年的收益达到300万元。对张兴教授来说,几年创业最大的收获就是实现了科研真正和市场需求的接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兴说:我们靠企业与市场结合,靠市场了解一些信息反馈,靠信息的反馈来立项,这个项目就与市场挂起钩来了,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课题内容,成果都是有目的的。
科研人员领办企业需要良好的孵化环境,杨凌示范区通过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工作者创办企业的积极性,使杨凌的许多科教人员挑起了创业的大梁。示范区从科研体制改革入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创办、领办、参办企业。到目前为止,入区的400多户企业中,有40%以上都是由科研人员创办、领办或参办的。一大批科教人员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和领办科技型企业,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达到了技术与资本的完美结合。2001年,示范区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达到了12亿元。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下沙科技城打造最优双创生态圈09-12
- 欧盟开征科技税 谷歌等全球150家公司将受影响09-11
- 科技巨头“世纪听证” “狂野西部时代”或终结09-07
- 66家金融科技公司上半年净利67亿元 3家营收翻倍08-31
- 21个科技服务团 吹响八桂大地脱贫攻坚冲锋号-新华网08-29
- 保险股首份半年报:科技成中国平安利润增长新引擎08-22